匠心初启,技艺在磨砺中绽放
在浩瀚的印刷史册中,欧阳浩明先生犹如一位领航的舵手,以岁月为笔,书写着对印刷艺术无尽的热爱与执着。他,被业界亲切地唤作“阿叔”,一个名字背后,承载着五十余载对印刷技术的深耕细作与无私奉献。
阿叔的印刷情缘始于1970年,他凭借一腔热血与非凡才智,踏入了凸版印刷公司的门槛。从最初的印刷厂学徒到生产部的中流砥柱,他以勤勉为舟,智慧为帆,在印刷的海洋中破浪前行。没有现成的教材,他就从师傅的每一个细微动作中汲取养分,将印刷的奥秘一点一滴地融入自己的血脉之中。经过多年经验的积累、年岁的增长,阿叔不仅技艺日臻化境,更对印刷艺术产生了深厚的情感。从平张印刷到轮转印刷,每一次技术的跨越都是对他能力的肯定,也是他对自我极限的挑战。但在这段旅程中,他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未竟的梦想 ─ 将印刷的火种传递给更多有志青年。
师道传承,薪火永不灭
然而,阿叔的内心始终有一个未完的梦想,那就是从事印刷培训的工作。1978年,他终于迎来了圆梦的时刻,成为摩顿洋行的首位印刷培训导师。他毅然辞去了《南华早报》生产主管(Production Supervisor)的职位,投身于印刷培训的事业中。这一转身,不仅是对个人职业道路的重塑,更是对印刷教育事业的一份深情告白。他远赴德国深造,将国际先进的印刷理念与技术带回国内,以清晰明了的授课风格,引领着一批又一批学子走进印刷的殿堂。
岁月流转,岗位更迭,阿叔却始终如一地坚守在印刷这片热土上。无论是客户服务经理还是特别印刷项目经理,他都能以卓越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,赢得同事与客户的尊敬与爱戴。在他看来,印刷不仅是技术的展现,更是文化的传承,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。
师徒情深,技艺永续
在印刷艺术的浩瀚星海中,本刊编辑李志明先生,一个满怀憧憬的后来者,有幸得到了欧阳浩明先生的指引,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拜师学艺之旅。
回望往昔,李志明与阿叔的师徒情缘始于1980年的温暖春日。那时的李志明,还是长沙湾一家小型印刷厂的青涩学徒,对印刷技术充满了好奇与渴望。当公司引进海德堡GTO 52小型单色柯式印刷机时,是阿叔作为海德堡的代表,亲自指导他操作这台设备。那三天里,阿叔的每一句话都饱含智慧,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,让李志明深刻感受到了印刷技术的魅力所在,也被阿叔的风范深深吸引。
时光飞逝,2008年的深秋,香港印刷资源中心组团前往上海,参观“2008中国国际全印展”,当时阿叔也是团员之一。在那个意义非凡的夜晚,在二十余位团友作见证下,李志明跪地敬茶正式向阿叔拜师,向阿叔表达了最深的敬意。那一刻,李志明不仅仅是对阿叔个人的尊敬,更是对印刷技艺传承责任的承担与坚守。
退而不休,智慧点亮人生
如今,虽已步入退休之年,但阿叔的心依旧年轻,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印刷的执着,如同那不灭的火焰,照亮着前行的道路。他享受着生活的每一个瞬间,欣赏大自然的景色,感受生活的美好。他深知,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金钱和名利,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喜悦。因此,他总是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,将快乐和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人。
对于年轻人,阿叔有着深切的期望。他鼓励年轻人勇于投身印刷行业,用现代科技的力量,让这份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。他认为,印刷是将文化由一代传给另一代的重要工具,也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明的伟大创造。因此,他呼吁年轻人不要忽视印刷的重要性,要勇于投身其中,探索属于自己的未来。
同时,阿叔也给出了吸引年轻人入行的建议。他强调,现在的印刷行业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两班倒、辛苦劳累的形象。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,印刷行业已经变得更加现代化、高效化。年轻人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,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。
从兴趣到事业,阿叔都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印刷行业的魅力和价值。他相信,只要热爱印刷、勇于探索,就一定能够在这个行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。而他也愿意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分享给更多的人,让更多的人了解印刷、热爱印刷、投身于印刷。
欧阳浩明先生的事迹是印刷行业一部生动的教科书,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坚守与传承的真谛。他的故事激励我们: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只要心中有梦,脚下就有路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愿更多像阿叔这样的“印海舵手”,能够引领着我们,在印刷的广阔天地中,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!